銅板浮雕的空間構造可以是三維的立體形態,也可以兼備某種平面形態。既可以依附于某種載體,又可相對獨立地存在。一般地說來,為適合特定視點的觀賞需要或裝飾需要,浮雕相對圓雕的突出特征,是經形體壓縮處理后的二維或平面特性。
浮雕與圓雕的不同之處,在于它相對的平面性與立體性。它的空間形態是介于繪畫所具有的二維虛擬空間,與圓雕所具有的三維實體空間之間的所謂壓縮空間。壓縮空間限定了浮雕空間的自由發展,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,圓雕的實體感減弱了,而更多地采納和利用繪畫,及透視學中的虛擬與錯覺來達到表現目的。
與圓雕相比,浮雕多按照繪畫原則來處理空間和形體關系。但是在反映審美意象這一中心追求上,浮雕和圓雕是完全一致,不同的手法形式所顯示的只是某種外表特征。銅浮雕在制作工藝上,通常分為鑄銅浮雕和鍛銅浮雕,兩者在制作過程中略有差別,因此所呈現出的效果也不盡相同,應用環境也有了選擇性。
鍛銅浮雕在現代城市文化環境建設中,占據著重要地位,越被越來越多的建筑裝飾行業所采用。淺浮雕起位較低,形體壓縮較大,平面感較強,更大程度地靠近于繪畫形式。它要緊不是靠實體性空間來營建空間結果,而更多地行使繪畫的描畫手法或透視、錯覺等處分方法來導致較空洞的壓縮空間,這有益于增強浮雕適合于載體的倚賴性。
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亞述人,大約是非常善長于用此手法舉行藝術闡揚的藝術家。在一系列的“亞述人守獵圖”中,他們很好地應用淺浮雕手法,富裕節拍感和韻律感地闡揚出填塞生機的藝術氣象,并以繁雜的動勢貼切地展現出人物和動物的內涵情感。